大跃进和文化革命就是突出例证。
总体税收负担(计算方法︰税收收入与GDP相除得到的比例)在20%到25%之间。结果就是:中国政府比其他威权政体更精于推行发展经济的政策。
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管理如此广泛的不满。进入 姚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北京共识 威权主义 中国模式 。但是早期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国内引起了不满:一些经济特区如深圳,享有充裕的特惠待遇,引起其他地区的嫉妒。北京当局正在推行的保增长举措正在损害人们的经济和政治权利。在入世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在许多领域将经历痛苦的结构和政策转型。
总体基尼系数(用于衡量经济是否平等的指标,零为绝对平等,1为绝对不平等)于2008年达到了0.47,和美国相同。强大的、享有特权的利益集团和重商的地方政府正在阻止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在全社会范围内平均分配,这将使得共产党的战略──用经济增长换取人民对其绝对权力的同意──成为徒劳。二是降低了监管效率,增大监管了的社会成本。
此外,欧盟委员会还通过了关于加强对信用评级公司监管的提案。第六,进一步加强对对冲基金、私人投资公司和信贷活动商业化的监管。此主张已获欧盟初步通过,但未加入欧盟央行体系的英国并不太愿意以欧盟央行为主导,因而这一体系在实际中的最终建立和运行尚需进一步的协调和相互妥协。基于这样的要求,欧盟成立了欧盟系统风险委员会(简称ESRB)作为宏观监管部门,控制系统性风险。
考虑到在因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不景气、政府支持率不够的情况下推行社会变革的难度较高,法国以自己的监管体系还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为借口,在各监管机构分别地、局部地进行监管改革和完善的情况下,实际上迟迟未出台一揽子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而是将主要目标放在推动欧盟和全球建立合作的监管体系,以及出台欧盟整体的监管改革措施上。三是牵头监管执行力度不够,难以指挥抵御全球金融危机这样严重的外部冲击与系统性风险。
有媒体认为反对监管机构的合并是因为涉及到了行业特殊利益。第八,加强对离岸金融中心的监管,大力推动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建构。和其他国家一样,欧盟认为欧洲金融监管标准和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金融机构的顺周期行为。法国总统在推动欧盟及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中的强势姿态,更让人关注法国的金融监管改革。
还有,法国有着信奉自由社会和自由经济的思想传统与社会运行传统,民众和商事主体一向对严格的监管行为和理念持谨慎态度,即使以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危害和经济发展为借口,政府也较难在严格金融监管方面取得更多的支持和配合,加上法国人在西方社会中是最具变通性的,这样,即使改革措施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其最终成效也难以准确预测。在有着游行、罢工传统的法国,针对政府提出的上述各项改革措施,八大工会从去年开始相继组织了多次大罢工和游行,一些大学教职员工和大学生还开展了封校运动,并对社会大众进行反对政府提出的高校教育等相关改革的宣传。此次改革方案的推出,将对欧盟及各成员国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此次华尔街信用评级机构对于风险提示的不良表现,警醒了各国金融监管机构。
其职能主要包括:建立一整套趋同规则和一致性监管操作,按照共同性条约的有关规定发展约束性协同技术标准,制定非约束性技术标准供各国监管者自行决定是否采纳,确保欧盟共同的监管文化和一致性监管操作,收集微观审慎监管信息,协助解决成员国之间由于监管分歧而出现的问题,但不能干涉各国的财政权力。可以说,方案一方面是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增强协调和统一监管的举措,另一方面也是法国此前将3家证券业监管机构合为1家的改革理念的合理延伸。
法国因此呼吁欧盟采取措施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但在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和欧盟的改革计划推出后,法国又唯恐落后而丧失话语权和所谓的主导权,也宣布加速推进包括银行和保险监管机构合并等一些实质性的改革计划。
针对华尔街雷曼兄弟等金融机构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严重惜贷影响,2008年10月,法国总统宣布设置信贷调解组织(MC),专门解决银行和企业间的争端,以防止信贷急剧萎缩而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支持企业融资。(二)法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法国针对金融危机的金融监管改革,从2008年起就由经济、工业和就业部负责逐步推进,但还没有形成美国或欧盟那样一个系统的计划和方案。此外,欧盟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计划中,也有相当部分是法国所提出或加以推动的。第二,考虑成立跨国稳定小组(简称CBSG),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因而,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法国以挑战美国权威的姿态出现,反复提出要建立全球金融监管新体系的主张。第五,强化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指导作用。
因而法国以全球金融危机为借口,在各种场合强力推动对离岸金融中心的制裁和限制。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在萧条时期银行可以使用在景气时期积累下的资本缓冲度过危机。
不过,法国自己尚未正式单独出台对离岸金融中心加强监管的方案。其部分周边低税收国家和百慕大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其他避税天堂纷纷建立起的离岸金融中心,对其构成巨大压力。
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提速与美国相比,欧洲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金融创新,其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相对较晚,规模也远小于美国。其次,相关改革可能受到法律制度的较大影响。
第二,建立欧洲金融监管系统,强化欧盟的微观金融监管和协调机制。以大力改革为竞选口号获胜的萨科齐,在上台后力图推出医疗、教育和经济改革,但遭到越来越激烈的反对。经法国财长主持多次特别会议讨论研究后,在美国和欧盟分别推出改革计划的压力下,法国经济、工业与就业部于2009年7月27日宣布,决定推动监管机构合并(相关程序将在年底前完成),合并后的银行和保险监管机构有自己独立的预算和自治权,但受法国央行监督。这一计划,进一步赋予央行以系统风险和危机处理的管理权,从而将其从一般监管事务的牵头地位提升到了负责应对系统风险和强化金融稳定的地位。
德法是此次金融监管改革计划的积极推动者,因此在改革方案公布之后,德法均表示要加强本国金融监管。另外,法国的金融监管改革,还会涉及到与欧盟和主要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
第三,降低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法国是典型的高福利、高税收国家,由于高税收,外国投资人一般不大愿意到法国投资经营,法国本国的商事主体也想办法到离岸中心设立公司以逃避高税赋。
更有甚者,对冲基金和私人投资公司在美国得到《投资公司法》等4部法律的监管豁免。敦促各成员国贯彻欧盟委员会关于金融机构报酬激励机制的建议,通过加强业绩与报酬相联系,综合考虑长期与短期业绩评价等方式防止激励制度的短期行为性,从而消除薪酬制度在推动顺周期性方面影响。
一方面,法国极力想突出自己的主导作用,并在推动欧盟和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中发出了强声,但法国自己的改革却并非政府能轻松主导的,这迫使政府在推出改革措施时可能避重就轻,寻找能较好地在国内推行又能在欧盟范围和G20峰会等场合开出改革清单的方案,或是采用从欧盟立法到法国落实的路线图,这就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达成一些主要国家之间的同意。这表明欧盟认为系统风险监管中需要加强监管当局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中央银行在欧盟宏观审慎监管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冲基金和私人投资公司在近些年的金融市场上不断兴风作浪,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更是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跟踪和掌握,在其联手进行大的投机行为时可能会对一国甚至是多国的金融秩序产生严重冲击。这并非官方监管机构,而是一个中介组织,但能在市场上直接起到协调、配合监管的作用,类似于其行业协会。
在危机的警醒下,法国金融监管当局一方面开始严格执行此前规定的13项标准,另一方面提出应进一步明确将对冲基金、私人投资公司和其他相关金融市场主体纳入金融监管范畴的建议,要求对冲基金和私人投资公司必须向监管机构汇报,并要求通过加强披露来增加透明度。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虽然直接涉及的群体范围并不广,但在部分群体持续反对政府实行相关社会和经济改革的背景下,部分反对金融监管改革的组织和人士却会利用对萨科齐政府及其改革措施的抵触情绪,增大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阻力。
欧盟甚至认为标准普尔和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等信用评级机构对金融危机负有部分责任。第三,进一步突出法国央行的作用。
另一方面,法国的改革还会受到欧盟相关制度和改革的影响。第五,加强欧盟成员国之间应对危机的金融监管合作。